![]() |
保姆的丈夫將雇主老人打傷致死事件,將昆明保姆市場的亂象推到前臺。根據記者調查,很多昆明家政公司招聘保姆時甚至都不用登記身份證,中介公司對于保姆信息的掌握以及管理控制的能力幾乎為零。而保姆也缺乏基本職業培訓,成員魚龍混雜,服務能力和服務效果堪憂。家政公司還設置一年內可以向雇主調換3個保姆,但甲方所交的服務費一律不退還的霸王條款。
不得不說,昆明家政市場的粗放、原始,缺乏基本的健康,這與國內發達城市家政行業的現狀有著巨大的差距。而這個差距,不能以家政從業人員素質不高、家政公司缺乏道德血液就能解釋的,也不是說讓雇主擦亮眼睛就說得過去的。昆明家政市場,缺乏的是基本的行業規范和法律保障。
早在2011年,深圳就推出《深圳經濟特區家庭服務業條例》,針對家政行業的地方性法規開始在全國逐漸復制。而在2013年,《家庭服務業管理暫行辦法》又作為了補充,這使得深圳等地區家政行業有法規明確作為規范。規范確認了在深圳各家政行業當中,保姆等都必須考試并持證上崗,登記身份證也是必須的基本選項。此外,家政公司對于保姆也有非常多的限制及管理措施,比如傭金均直接通過家政公司,家政公司為防止保姆突然消失,對于傭金發放有嚴格要求。家政公司也會經常撥打反饋電話,聽取雇主意見。
更重要的是,還有年審制度和執業許可來監管家政公司,而且家政管理和征信管理是直接結合起來的。一個保姆有沒有違約記錄、有沒有資質,登錄深圳市家政行業征信管理中心就可以查閱。
征信系統還會搜羅200多家企業的保姆個人信息驗證,身份證是最起碼的要求,上崗證也是能被錄用的必要條件。而且行業會根據大數據,提供保姆的服務效果,建立星級評定和信用信息評價體系。發生糾紛時,相關平臺還可以進行調解。
法規和制度設計不單單是為雇主考慮,同樣保證了家政人員的權益。比如相關條例推出早期,保姆基本沒有社保保障。法規的完善,則給了保姆的勞動權益明確保障。
盡管如此,諸如深圳這樣的家政服務先行城市,想要找一個好保姆依然十分困難。想讓保姆達到專業化的要求,也依然十分困難。
深圳家政服務企業約1200余家,從業者約60萬人。有了上崗證的制度,就有黑市造假證的。而且家政收入總體較低,家政人員總體個人素質也不會高到哪兒去,家政行業總體門檻較低的問題并沒有完全改變。
可見,即使有法律法規、制度設計,現代網絡技術和征信平臺的加持,家政行業都未必能盡如人意,都還是需要雇主與保姆、家政公司多方磨合,更何況昆明如今幾乎缺乏必要的制度監管手段。
所以,云南當務之急是針對本身的特點,細化相關家政行業的地方性法規規范,并明確監管制度,監管機構及行為,對相關行業、公司設立門檻,保證保姆的資質監管、身份驗證。并大膽嘗試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臺,將個人征信、企業征信和服務效果結合起來,有力牽制相關行業和個人的服務質量和態度。
昆明至少先趕上發達城市的管理水準,否則保姆亂象是無從下手解決的。
梁兼
轉自:都市時報http://times.clzg.cn/html/2016-06/06/content_568049.htm